工信部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产业敲警钟_普朗医疗器械公司网 - 普朗医疗 www.pl999.com 
搜索
电话
400 696 6267
热门搜索
工信部为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等产业敲警钟
加入时间:2011-10-26 08:21:29  当前新闻点击率:4217

工信部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第29条明确表示,“重点对生物育种、生物医药等外资加速进入的产业,加强国内、国外产业发展动态监测与研究,尽快完善产业预警体系。”这表明,政策层面已密切关注到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涌起的外资“圈地”现象。既显示出对医药产业新兴主导性地位的呵护,也为行业发展和加快转型敲响了警钟。

2011年以来,跨国药企在中国扩张动作加快。美国辉瑞、默克、康德乐,法国赛诺菲·安万特,瑞士诺华等企业纷纷在中国扩大投资并购,涉及金额从几千万到几亿美元不止。其中,诺华公司在中国连续几年投资的复合增长率高达47%。英国阿斯利康公司更是于10月份宣布,投资2亿美元在中国打造全球最大独立生产基地。中国瞬时成为跨国药企并购的“风暴眼”。

  然而,跨国药企的加速进入,不仅持有短期获利倾向,更是一种长期“潜伏”。近年来,中国医药。医疗器械市场逐年放量,对高端药品需求持续增加,促使跨国药企密切跟踪中国政策趋势、增加新药试验病源、争取区域监管认同,并为未来研发和药品推广打造基地、构建网络。

  面对中国巨大的医药市场,他们既与本土药企竞争质量和性能,又与国际巨头竞争价格。虽然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对本土药物构成保护网,但国内对高端抗肿瘤药物及糖尿病治疗药物等的巨大需求,带来了巨大市场空间。

  由于新药研发周期长、投入高、风险大,跨国药企不仅着眼于医药制剂产能向中国的转移,更是纷纷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就近研究民众医疗需求,准备打一场持久战。

  因此看到,礼来、辉瑞、拜耳、百时美施贵宝、GE、阿斯利康、雅培、杨森、卫材、赛诺菲等跨国企业不但实现了“本土化”,还争先推出医学奖学金和各类公益基金,在中国市场上广挖人才、收购研究成果、拓展业务领域。部分公司的长期发展潜力已经胜过中国本土企业。

  外资的加速进入势必加剧与国内药企的竞争。随着医保覆盖率的提升,跨国药企不再只满足于高端医疗市场份额,对基层医药市场的占领也逐步加快。医疗器械公司之间的竞争最为突出。行业巨头竞相增加投入,加快研发和创建合资企业,大力布局中低端市场。辉瑞公司也不断从中国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中深挖机会。

  因此,预警体系的建立符合时宜。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前景光明,市场空间广阔,但国内药企集中度低,国际竞争能力弱,在跨国药企不断加快在中国并购步伐,扩大在医药研发、流通、销售等各个领域渗透的形势下,预警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和研发效率的提升。

  而在预警体系建立后,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扶持政策的完善和引导。通过洞察国际制药发展趋势,根据世界整体疾病状况变化,为企业研发和产品推广建立评估体系,制定未来5-10年重点药物研发目标。同时,根据国际制药工业竞争变化,加大立项扶持力度,整合不同领域的有效资源,提高行业整体研发效率,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走向国际打下基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