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汇赞助|登陆活动网站 
搜索
电话
400 696 6267
热门搜索
无名小小医疗器械厂步步高登迈向国际化
加入时间:2012-04-17 17:50:34  当前新闻点击率:5283

飞速成长的乡镇小厂

1987年,曾在山东省威海市王家钦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陈学利,因为有病在身被调到了镇上比较“轻松舒适”的福利院工作。那个时候的福利院除了镇政府的少量定期拨款外,绝大部分员工都是 “老弱病残”。

到任伊始,为了扭转福利院工作困境,改善财务状况,开创工作新局面,陈学利决定利用福利院空闲的场地办实业:借助原来任村支书兴办乡镇企业的一些经验,创办了以生产一次性输液器为主的威海国营医疗器械厂一分厂。

开辟烟台、威海地区及辽宁省市场是这家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出走向全国市场的第一步。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才逐步在全国推广,新建企业层出不穷。19886月,威海国营医疗器械厂仅用60多天的时间,连续兼并五家乡镇企业,并将其改造成具有国际标准的医疗器械专用净化生产车间。

198892日,企业更名为山东省医用高分子器械厂。

不久,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召开星火产品验收会议,山东省医用高分子器械厂生产的医用高分子系列产品顺利通过了验收。一位老专家对厂长陈学利说:“我在医药行业干了几十年,还从没见过当年投产就形成如此规模的企业,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突破技术创新难关

在当时,作为一家乡镇企业,山东省医用高分子器械厂从一开始就面临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技术创新。

198910月,山东省医用高分子器械厂正式更名为山东省威海医用高分子制品总厂(以下简称总厂)。由于工艺落后,生产一直在产品单一、规格不全、质量粗糙的水平上徘徊,加上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企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当时的厂领导意识到,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技术队伍,才能解决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

之后,企业通过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有计划地从全国各地招聘了100多名科技人才,初步解决了技术人才短缺问题,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技术队伍。随后又成立了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威海分所和职工业余技术学校,造就了一批精通多方面技术的科技人才。

人才问题得到初步解决之后,总厂在短短几年时间,就研制出一批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的科技成果达到20项,有的产品甚至填补了行业空白。产品产量大大增加,也满足了市场需要。

经过反复改进后,1989年,总厂终于成功研制出一次性使用注射器。当时这种产品风靡国外,但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该产品制作工艺精密、生产环境无菌要求严格,在技术资料缺乏的情况下,科技人员靠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经过反复试验调整,终于拿出了样品,并很快投入批量生产。

199071日,以生产注射器为主的威海医用高分子制品三厂成立,此时注射器产量已经达到300万支,成为国家定点的一次性注射器出口重点企业。

200011月,总厂为加快自身扩张,成立了威高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高集团),陈学利任董事长。

快步迈向国际化

回顾当时的情景: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关键技术掌握在少数几个国家手中,我国医疗器械公司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薄弱的问题一直没有打破,重大关键技术基本依赖国外。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局面,更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民族医疗器械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显得十分迫切。

而威高集团却能步步登高,这得益于他们搭上了科技快车。

威高集团牢牢抓住科研和专利这一关键环节,坚持自主创新,做“品牌”而不做“贴牌”。在起初自身技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威高集团实施了技术联盟战略,带动科研机构、大学、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成立创新联盟。

2004年,威高股份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后,更是为集团挺进国际资本市场的战略打开了局面。

经过20年的励精图治,目前威高集团拥有30多亿元的资产,可生产200多个品种、7000多种规格的医疗器械产品和药品,成为中国研制、生产、经营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药品和卫生材料制品行业的领军企业。

近几年的威高集团,还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为中心,建立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省医用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中心。

此外,威高集团还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紧密合作。还聘请了9位院士做顾问,在异地建立了集产学研于一体的威高技术研发中心或中试基地,在企业内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主攻高分子材料课题研究,承接国家“863”计划攻关项目。当年的一个小厂能走到今天的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完全靠的是公司的做事原则:坚持自主创新,做“品牌”而不做“贴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