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分析仪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现象的三大原因
加入时间:2012-08-28 08:27:00 当前新闻点击率:5348
尿液分析仪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呢?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尿液分析仪是测定尿液中某些化学成分的自动化医疗器械,是尿液自动化检查的重要工具。但尿液分析仪的使用不当影响自动化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不仅会使实验结果出现误差,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现象,而且会延误诊断。
尿液分析是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20世纪80年代以前,尿液分析只有简单的尿蛋白、尿糖及显微镜检查,不仅不能提供较多的实验诊断数据,而且操作复杂不利于临床快速诊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尿液分析方法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从传统的手工检测转变为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尿液分析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对健康体检和初诊病人的快速诊断提供十几项尿化学指标,有利于临床的快速诊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尿液分析仪10万余台.但由于尿干化学检查法本身检测原理上的局限性,加上有些单位对这种医疗设备使用缺乏深入的了解,不了解尿液常规检查过程中许多中间环节和影响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尿液自动化分析的准确性,在尿液分析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尿自动化分析是一个半定量分析方法,但大多数(90%以上)医院将自动化分析结果作为定量的数据,直接用于疾病的诊断,造成许多误诊和漏诊.从 1989年起,我们围绕尿液自动化分析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现将一些体会与同道们探讨.
尿常规是临床检验检测频率最高的项目之一,尿十一项干化学检测包括:尿比重、蛋白、葡萄糖、酮体、胆红素、尿胆原、亚硝酸盐、红细跑、白细胞、酸碱度、维生素C。在多数情况下,只要尿液标本采集,运送合格,检测操作规范,作为一种过筛性试验,其敏感性、特异性是可以接受的。但应注意的是,由于方法学上的缺陷,检验人员在使用尿十一项干化学作为筛查时,应对尿液分析仪技术原理、诊断价值及可能干扰因数有明确的认识,以保证这项技术的正确运用。
第一、尿液分析仪标本收集及运送
收集和运送尿的容器应干净防漏,并由透明且不与尿液或成分发生反应的惰性材料放置,不可重复使用。收集容器体积>50 ml,具有直径>4.0 cm的圆形开口,具有较宽的底部便于运送。留取时最好洗清外阴,留取中断尿,标本收集2 h内检测完毕,否则时间延长有利于细菌生长,可造成RBC皱缩破坏。
第二、人为因素
如化学试剂混入等意外情况,应用有荧光或激光激发下有类似荧光作用的药物,如橡胶手套中化石粉等混入。
第三、尿液分析仪机内因素
尿液分析仪的状态不好,如激光偏移、激光值过低、电源不稳定等。仪器正常状态时,报告出现review标记,表示需要复检,代表检测结果异常需镜检,有两类原因可产生review标记:一种是检测结果超出镜检的设定范围;另一种是由于样品异常或因仪器自身使检测结果可信度降低,议定以下几种错误需再检:总颗粒数>40 000;电导率(Conductivity)<5 ms/cm或>38 ms/cm;RBC的荧光强度分布宽度(RBcFLDVSD)>40 ch,或RBC数>2.5/μl,其Fsc>200 ch或RBC数>15/μl,未溶解RBC<20% 。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