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丙肝患者上升为180人,可能为医疗器械消毒不过关造成
加入时间:2011-12-01 08:44:10 当前新闻点击率:5534
普朗医疗器械公司12月1日讯---,安徽、河南两省发生丙肝感染疫情,河南永城市一村卫生室被指一针多用致疫情传播。11月29日,卫生部已派专家抵达两省调查及处理疫情。 昨日,安徽省卫生厅发消息称,截至29日12时,涡阳县经过血球仪等检测初筛丙肝病毒抗体阳性者已升至76人,有8人在涡阳县医院治疗,无临床症状,无重症病例。 截至目前,发生在河南安徽的丙肝疫情中,被检出感染者已升至180人。 感染者多为10岁以下儿童 安徽涡阳县卫生局负责人称,自11月中旬开始,先后1000多人前往县医院检测丙肝。此次丙肝疫情中,多数被检丙肝病例呈阳性者为10岁以下儿童。据多名感染者的家属称,他们的孩子均曾前往永城市沈楼村卫生室就医,诊疗病状大多为腹泻、感冒等。 多名家属称,他们曾亲眼见到卫生室负责人吴文义诊疗时,对多名患儿使用同一根注射器具。安徽省卫生系统受访时曾称,初步判断为医生的不安全注射导致患者交叉感染。 “神医”有资质? 29日,卫生部派出专家组赶到疫情发生地,对该事件进行调查。昨日上午,专家组前往河南永城市马桥镇沈楼村卫生室,对诊所进行检查,并对群众反映不规范注射的当事人吴文义进行了询问,还调查了医疗器械、诊疗方式及进药渠道。 卫生部专家组未就相关问题发表回应。 此前,永城市卫生局副局长左玉安受访时称,吴文义并无行医资格证,属非法行医。 昨日,河南省卫生厅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永城卫生局局长曾明确对他说,吴文义“肯定有”行医资格证,诊疗室也经正规审批设立。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证明疫情与吴文义有关,调查仍在进行。 探访 诊所“乱貌”换新颜 参与调查的涡阳县卫生局一负责人称,诊所新挂上诊疗规章,并新刷了墙 吴文义的沈楼村卫生室,在村子的东段,这座浅黄色的两层建筑,共有约20个房间,这在村卫生室中算得上大规模。 村民们聚集在村中泥泞的马路上,围观吴文义一家这场突来的灾祸。对比现在的停诊待查,人们依旧记得几天前就医者还挤满了院子、排队待诊的情景。 新挂上墙的规章 昨日上午10点左右,用作诊疗的整个一层空无一人,几名身穿棉服的中年男女手把着二楼栏杆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门口。 诊疗室内墙洁白如新,门口悬挂着永城市卫生局核发的马桥镇沈楼村卫生室牌子。 吴文义对前来的卫生部专家介绍,诊室两侧分别为配药室和药库。配药室的桌子上摆放着少量的医疗器械。一个紫外线消毒棒摆在屋角,但未见接电的插孔。 一名曾去该诊所看病的涡阳村民说,这种摆设和她带孩子看病时的情景截然不同,以前“乱得很”。 涡阳县卫生局一负责人称,这个房子几天前刚粉刷了墙皮,摆设也发生了变化,包括屋子内外的规章、宣传牌都是新挂上去的。 工作人员全是吴家亲戚 按照多名自称就医者的说法,诊所的法人代表虽是吴文义的儿子吴少华,但吴少华并不在诊所接诊。看病的医生只有吴文义一人,工作人员还有吴的儿媳、孙子、孙媳、外甥。儿媳主要负责扎针。 一名被查出丙肝阳性的男子说,他曾见到打针的塑料管成了黄色,“一个接一个,顾不上换针”。除此他还看到卫生室的医生给别人抽血化验时,取血的针也没有换过。 涡阳县卫生局的人说,村卫生室不允许开设验血项目的。 涡阳县一女性村民曾带4岁的儿子去往吴文义的诊所治疗。她在配药室看见吴家的人,从空的输液瓶子上,拔下输液器,随后就插到另一个满着的输液瓶上。她曾问吴文义为什么不用新的,对方并不应答。 对话 吴文义:“搬家时行医执照弄丢了” 新京报:永城市卫生局领导在报道里说,你没有行医执照,是非法行医? 吴文义:怎么可能,有(行医执照),搬家的时候弄丢了。 新京报:几个在你的诊所里给孩子就医的村民说,诊所里经常把一次性的针头用在很多人的身上,是这个原因导致了他们交叉感染? 吴文义:从来没有,这里都是一人一个针管。一个针管才值几分钱。他们当时为什么不说。涡阳县的人说我有问题,他们那里经常有走街串巷的人,治病时在人手上割一个口子,取一点脂肪,哪一个容易感染。他们来看病时,都是在别的地方(诊所、医院)看不好才来这里的,谁知道在哪里感染的。 新京报:你是怎么知道有人感染丙肝这个事的? 吴文义:是有亲戚朋友在网上看到报道才知道的,没人跟我说。 新京报:很多村民说你有治疗的秘方,自己配药捣成粉末。 吴文义:没有秘方,都是正规药。 调查 赤脚医生数十年变成“神医” 吴文义早年赴卫校进修学习后开办诊所,善治小儿腹泻、感冒,当地人称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此看病 赤脚医生行医40年 从医40余年的吴文义,在他62岁时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吴文义是土生土长的苗浅村人。1500多人的沈楼村中,自然村“苗浅村”就有400余人,吴姓在村里算不上大姓。 1968年,在生产队时,吴文义被村里选中,前往乡里的卫校进修。 同村村民杨清海记得,当时的授课老师是乡里最著名的两名医生。一年后,吴文义进入马桥镇卫生院学习,之后回家,在村东北角的几间房子里做赤脚医生。 杨清海说,吴文义刚当医生时,吴的父亲就训导他,不论是晚上几点,只要有人看病,就必须认真对待。 最近10年变“神医” 1999年,吴文义的诊所搬进了现在的楼房。 苗浅村村民记得,也是在搬进新址后,吴文义和他的诊所“火了”,每天来此看病的人排起长队,百余患者并不新鲜。看病的价钱从三五元涨到七八元,后来是一二十元。昨日,吴文义称,每天前来就诊的不过二三十人。 无论是在安徽涡阳,还是在河南永城,吴文义被很多人奉为“神医”。一针静脉推射,加上几包包在草纸里的药末,就能治愈病症,尤善治疗小儿腹泻、感冒。 关于用药的问题,很多人传闻,吴连配药时都要紧闭房门,禁止任何人进入。 “我们村90%以上的孩子都在那看过病”。在涡阳县最早发现疫情的老天村,一名村民这样描述。 多名涡阳、永城的村民称,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有来此看病的经历。连百里之外淮北市的人都来吴文义的诊所里,经常聚集百余人求医,有时需要排队一上午才能看上病。 河南省卫生厅一负责人称,该诊所原本登记法人代表即是吴文义,近期才变更为他的儿子吴少华。 附近卫生室少人就医 “神医”的名声引来附近村民。相比之下,附近村的诊所显得冷清。 洪庄村离沈楼村仅2公里,该村的卫生室,很少有人去就医。 这家诊所的负责人说,村里人都赶着去沈楼村求医,他的坐诊盈利寥寥无几。无奈之下,他已将诊疗重心调整为卖药。 受影响的不仅是这家村卫生室,涡阳县丹城镇卫生院儿科也大受神医的影响。该医院负责儿科的主任相华称,十年前的数字是每天二三十个病人。近几年来,卫生院每天收治的腹泻、感冒等患儿不过两三个。如果不是新农村合作医疗,这个数字可能更小。 病患多是留守儿童 涡阳县卫生局副局长李健分析,人们之所以到吴文义的诊所就医,一个原因是吴文义的名气。在很多村民看来,治疗效果“好得很”。 同时,在这些前往就诊的儿童中,相当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在爷爷奶奶照看时,孩子出现了病症。孩子哭闹不止,这使得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的老人,只想着赶紧治好孩子的病,去哪里不重要。 文章来源--血球仪生产厂家普朗医疗器械公司网编发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
|